如何订立好的比赛目标? 好的比赛目标不应只包含比赛的结果,而是一个以运动员综合能力提升为核心的体系。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,好的比赛目标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。 1.关于结果的目标 :关于结果的目标要考虑到难度。适宜难度一般指训练中可以达到的最佳水平或再略高一些的目标。对于青少年运动员而言,难度可以略低以保护运动员的自信心,对于顶级水平或具备夺冠实力的运动员,要在训练中贯彻夺冠目标,帮助运动员树立坚定的获胜信念。 2.关于过程的目标 :除了关于比赛结果的目标外,为了让目标便于操作和评价,要建立关于过程的目标,如“第一发球成功率达到70%”或“第一个托举动作,下面的人出水高度达到大腿”等。通过建立过程目标,将大的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目标,可以提高运动员的控制感,同时帮助集中注意力。 3.关于目标定位 :比赛客观上是人与人的竞争,但本质上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。如果一个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断超越自己的过去,每天进步一点点,每场比赛进步一点点,最终将是非常了不起的飞跃。 从建立比赛目标的过程来说,建议让运动员参与到比赛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去,特别是要参与制定过程性目标。通过参与决策,运动员会提高完成目标的责任感和动力,同时加深对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要点的领悟,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比赛目标。 为什么好成绩是“拼”来的,而非“保”来的? 在大型体育比赛中,常有一些实力不俗,赛前被寄予厚望的运动员,由于参赛位置未能摆正,本应借“拼”去获取佳绩,却以“保”的心态期待胜利,致使优势无法发挥,坐失获胜良机。为何“保”与“拼”的角色定位会对比赛发挥产生如此不同的影响? 首先,角色定位为“保”的运动员,常常过往成绩优异,当前比赛具有领先优势。过往佳绩与当前优势使他们获胜期望迅速升高,将注意更多转向比赛结果,而对比赛过程关注很少。这种对难以控制的比赛结果的过多关注,致使他们在比赛进程与先前预期不一致时,难以稳定心态专注比赛,亦难以对问题实施有效应对。 其次,角色定位为“保”的运动员,常常以先前与对手的战绩或技术能力来预期当前的比赛,不能、不愿或不敢正视现实的比赛形势,持有“躲”的心态。他们对比赛信心不足,不敢面对困难,也没有应对困难的策略准备,致使比赛逐步陷于被动。参赛角色定位为“拼”的运动员,常常对即将来临的比赛抱有强烈的参赛欲望,对自己的比赛准备、技战术能力和比赛能力拥有坚定信心,对比赛的困难也有充分的准备,即使身处逆境亦能镇定直面,理性应对。 健心房:怎样做出合理的角色定位? 1.坚持“拼”对手角色定位。无论比赛对手是谁,无论过往交手战绩如何,赛前均应采取“夺、冲、追”的角色定位。这种定位有助于使名将不必背上既往辉煌的过重包袱,小将也不必因惧怕强手而无法充分展示自我。 2.比赛中及时调整不利的角色定位。在比赛进行中,随着双方比赛发挥与成绩对比的变化,运动员常会有意或无意地对自己的参赛角色重新定位,如领先时会变得保守,失去冲击力。所以,比赛中运动员应注意提示自己始终保持“拼”的心态。 3.少关注比赛结果,多关注比赛过程。坚信自己的技术能力,以比赛过程的技战术关键性指标监控自己的比赛发挥,并对这些可控性高指标的兑现充满信心。 4.比赛结束进行重新定位。胜者应针对比赛找出不足,负者需结合比赛确定优长,目的在于纠正运动员赛后常有的自我认知偏差,为后面的比赛和训练奠定合理的自我认知基础。
加微信随时沟通